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关于鲤城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8-07-04 | 字号:

    根据2018年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6月6日,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专题调研了我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以下简称“双创”工作)。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泉州市绿色低碳研究院、泉州高新区创客梦工厂和泉州鼎瀚创业园等企业单位,并与区科技局的负责同志进行座谈,深入了解我区的“双创”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鲤城区“双创”工作的基本情况

    几年来,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有效推进了我区的“双创”工作。截至目前,我区拥有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平台19家,创业平台数位居全市第二;拥有新型研发平台总数9个,位居全市第二。在全省率先成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2014年11月获评团中央首批“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荣誉称号,全区“双创”工作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一)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双创”的组织领导和宣传工作

    区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2015年9月成立鲤城区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泉鲤政办〔2015〕115号文),组长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担任,区政府办、科技局、经信局、商务局、财政局、创意办和高新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全区“双创”工作,加强对我区创新创业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通过泉州电视台鲤城直通车栏目、《泉州晚报》、《侨乡科技报》等媒体,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新兴媒体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制作创新创业微视频,在企业在线交流平台认真解读文件细则,组织参加全省创新创业大赛、办好“双创”活动周等多种形式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二)突出鲤城特色,打造“双创”平台

     一是着眼鲤城特色,做大做好创业平台。发挥我区古城文化底蕴和城区人才聚集优势,突出平台建设的专业化和特色化,着力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平台19家,其中,省级众创空间3家、市级众创空间4家,在建众创空间6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互联网孵化器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在建孵化器2家。各类平台吸纳创业或入孵科技企业440家、创客533个,创业平台数走在全市前列。二是以企业为主体,不断壮大创新载体。按照“政府引导、实体办院、市场运作、专业运营”的思路,突出企业在创新创业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商会和投资机构等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创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目前我区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市级新型研发机构8个,累计投入研发资金5388万元,已获授权专利492件,新型研发机构平台总数走在全市前列。

    (三)强化政策导向,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一是出台政策措施奖励高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最具活力的平台,为了进一步激励企业的创新力度,2017年12月,我区出台了《鲤城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若干措施》。在省、市补贴的基础上,对入选省、市高企培育库的企业分别给予配套补助6万元、5万元;对新认定的高企给予补助10万元,对重新认定的高企给予补助5万元;对从区外迁入的高企,给予最高50万元的补助。另外,将与高企培育相辅相成的企业研发投入,作为企业申报各级科技奖补政策、项目的前置审核条件之一,对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不予申报、推荐,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二是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区财政科技资金向鼓励企业研发投入倾斜,今年来,挤出500万元资金集中用于兑现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政策。将省下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资金125万元,全部用于奖励2017年度研发投入在300万元以上的18家企业。落实专利政策,区财政科技资金今年安排450万元,兑现专利补助政策。

    (四)做好保障措施,提升“双创”工作的服务水平

    一是加大引才力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成立了福建省首个“人才创新创业服务联盟”,聘请专门的服务机构为创客提供政策、财税、法律、金融、培训、技术开发等一站式服务。建立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先后建立9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集聚15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共同开展联合攻关、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海归人才创业创新,加强3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近几年,我区以新型研发机构为载体,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先后引进院士2名、“千人计划”人才1名、高层次人才12名、博士15名,通过“柔性引才”引进33名教授、专家等。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互联网众筹众帮众扶、融资担保等方式,为“双创”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针对我区科技企业的特点,大力宣传推广专利权质押融资和贴息政策,与多家银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双创”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帮助解决创业创新的资金需求。多家企业实现专利权质押贷款,累计贷款额达1.077亿元,居全市前列。同时,相关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全区“双创”平台共获省、市扶持资金近400万元。

    二、我区“双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的“双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业创新氛围不够浓厚。社会公众了解创业创新的政策渠道较少,对政策的知晓度较低,有的政策文件还没有在网络上公开。区政府于2015年9月成立的“双创”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没有随班子人员的变动进行相应的调整充实,组织协调的力量没有跟上。对国家和省、市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和主要精神,以及我区推进创业创新所做工作、取得成效的宣传不够,创业创新整体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双创”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二)众创空间的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就我区目前建成的众创空间而言,整体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不高。一是维持运行压力大。相当部分众创空间大都采用减免一定租金的方法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服务,主要依靠工位出租收入和少量的管理服务收费维持运营,以致自身运营成本高,持续盈利能力差。二是配套功能不到位。众创空间提供的服务应比传统孵化器更多,但大多数众创空间没有形成完整的全要素服务链,无法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能够为创客提供有效的设备、技术、信息和创业教育培训、导师辅导、项目融资等服务的很少,很难吸引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项目落户鲤城。

   (三)新型科研机构及高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创新载体增长乏力。由于我区科技型企业体量增长不明显,小型科技企业对申报高企积极性不高,潜质企业外迁流失问题一直存在,部分企业受市场影响研发投入力度降低。民营科研单位平台不高,大都采取“柔性”人才引进策略,吸纳兼职专家,研发队伍不稳定,很难有高水平的创新技术成果。作为创新的重要平台,我区的新型科研机构及高新企业的发展,越发艰难,增长乏力。

   (四)“双创”平台建设还存在明显短板。我区没有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双创”平台,“双创”载体仅依托在企业自建且分散的闲置楼宇,这些载体对大项目、好项目的吸引力不强。而在我区周边,有不少水准高、规模大的“双创”平台,如丰泽区有华创园、育成基地、数控中心、软件园,晋江市有三创园,泉州经济开发区有科技创业园等,我区“双创”平台建设存在明显短板。

    三、进一步加强我区“双创”工作的意见建议

    推进“双创”工作是增强发展新动能、促进社会就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加强我区的“双创”工作,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双创”工作的组织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双创”工作的重要性,把创业创新工作列入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充实“双创”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及成员单位人员,建立健全创业创新领导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双创”工作中的领导作用,统筹全区力量,推进创业创新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加强“双创”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创业创新的效能,构建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新格局。强化“双创”工作的考核激励工作,建立政府科技、经济与社会管理各部门协同推进创业创新、服务创业创新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双创”工作的浓厚社会氛围。要进一步加大“双创”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构建线上、线下创新创业宣传传播体系,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广泛传播“双创”理念,积极宣传“双创”政策,大力宣传创业成功案例、“双创”先进典型,发挥创业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要把“创业、创新、创优”精神贯穿于全民创业教育始终,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创客文化交流、创业论坛、创客实践等,推动创客活动、创客人才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不断增强全民的“双创”意识,努力提高社会各界的认知度、参与度,大力培育全社会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创新思维,活跃学术气氛。为形成愿创、善创、勇创、共创的“双创”环境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三)完善服务保障,进一步优化众创空间的生态软环境。要加强对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的规划和引导,指导和推动各类众创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专业服务水平。一是要指导众创空间完善服务功能。一方面,积极为创客和创业团队、项目提供导师辅导、教育培训和专业化、社会化技术创新等各类个性化服务,满足各种创业人群的需求。另一方面,引导众创空间通过股权众筹融资或与天使投资人、创投机构、社会资本合作,积极提供创业融资服务,通过帮助创业项目路演获得股权投资,实现众创空间与创业企业的合作共赢。二是要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充分发挥我区科技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支持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价值评估等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机制,加强与我区各众创空间的联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网络化、集成化、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三是要引导众创空间加强合作交流。为全区众创空间提供资源共享、交流合作的平台,积极组织有助于推动我区众创空间发展的创新创业活动,加强人才交流对接等服务,加大人才培训和科研讲座等公共性公益性人才培养服务力度。

   (四)加强平台建设,大力做好 “双创”载体的培育和提升工作。加大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办法,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对入库培育企业和通过认定的出库企业给予奖补。进一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紧盯有基础、有潜力、有条件的优质企业精准施策、精准服务。下大力气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认定工作,高质量完成泉州市下达给我区今年10家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任务数。继续推动新型科研机构建设,做好拟筹建的新型科研机构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引导现有的“双创”载体不断提质增效,逐步向上提升等级,力争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的“双创”平台。鼓励多元化主体建设运营“双创”平台,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结合我区江南新区城市建设,争取规划建设类似创业大街、创业综合体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创业载体,努力吸引财团投资,采取多种新模式,引进全国知名的第三方运营团队,为创客、投资者、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高水平的孵化运营与管理。